北化研究院集團銀光公司打造循環經濟發展案例入選“全球企業可持續發展案例” |
||
|
||
近日,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化研究院集團甘肅銀光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選送的案例《風景這邊獨好——銀光集團打造循環經濟發展紀實》入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央視網、央廣網主辦的“全球企業可持續發展案例巡展”活動。 據了解,為凸顯企業在社會、經濟和人類可持續發展中所承擔的責任和使命,推廣企業可持續發展經驗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優秀案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等策劃并主辦“全球企業可持續發展案例巡展”活動,旨在推廣優秀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履責案例,全方位呈現企業的責任擔當,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海內外形象,進而提升企業在全球的品牌影響力。 風景這邊獨好 ——銀光集團打造循環經濟發展紀實 走進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化研究院集團甘肅銀光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TDI生產線,熠熠生輝的框架如長龍般逶迤在綠蔭婆娑中,與藍天白云遙相呼應,盡顯大化工生產線的氣勢。作為國防特種化工骨干企業,銀光集團在承擔國防建設任務的同時,發揮企業軍工生產實踐經驗與技術、人才優勢,大力發展以TDI為龍頭的循環經濟產業,使銀光集團步入高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發展軌道。 困境中啟程 藍與綠是銀光這片土地的底色。藍是兵工精神與創業激情碰撞后迸發的色彩,綠是生命頑強與不屈的旗幟,是理想與信念在銀光大地上的延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在國家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1978年12月,銀光集團拉開了“二次創業”的序幕。 銀光集團結合生產實際,加強市場調研,選定了具有一定規模和發展前景的一、二期民品項目,并立即投入建設。1984年底,一期民品建設項目——聚氨酯泡沫塑料生產線建成,銀光集團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并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作為二期民品建設項目的TDI工程,是當時兵器工業部和甘肅省聯合投資的國家“七五”重點建設項目。1982年12月8日,銀光集團引進TDI生產線項目建議書通過審批。1985年底,總體設計方案得到批復,年生產能力為2萬噸的TDI生產線開建。 進入80年代中期,銀光集團迎來了發展史上又一個不同尋常的時期。1986年至1990年間,因為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國家指令任務銳減,計劃生產量不足綜合生產能力的1%,主要生產線常年處于全面停產或半停產狀態——銀光集團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在改革大潮面前,挑戰與機遇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只有抓住機遇、勇于競爭、敢于創新、知難而進,才能生存發展。在“上下一條心,共謀銀光發展大計”的合力中,領導班子統一思想認識,集全員智慧,“重拾共和國長子的榮光”成為全體干部員工發自內心的強烈愿望。 1986年7月1日,TDI工程正式破土動工。黃沙漫漫,在白銀這片屬于開拓者的熱土上,銀光的第二代創業者們用辛勤勞動,換來累累碩果。在一片片荒蕪的土地上,緊張的施工現場景象繁忙,一座座廠房拔地而起,密集的化工管網整齊排列,中心控制室計算機閃爍的屏幕,展示著現代化生產線的風貌。1990年3月20日,這是讓每一名銀光人難以忘懷的日子:TDI生產線一次投產成功。清澈透亮的銀光TDI產品的成功產出,打破發達國家的長期壟斷,填補國內空白,結束了我國TDI產品依賴進口的歷史。生產線女工手捧TDI產品熱淚盈眶,銀光人的心被希望激蕩。 隨后,銀光集團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關,沖破國外技術封鎖,于當年11月上旬完成了70%生產負荷72小時考核,跨上了批量生產TDI的新臺階,實現了“二次創業”的初期目標。到1990年底,累計生產合格產品2247噸。 那段創業歲月,艱苦卓絕,卻又激情澎湃,令人仰望。“2247噸”,今天看來微不足道的數字,凝聚了無數銀光人的心血、汗水和智慧,寄托著他們民品興業的夢想。從推土機鏟起第一鏟芬芳的泥土到雄偉的TDI生產裝置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企業聚氨酯產業發展的歷程,是一部國企在改革創新中求生存、謀發展的歷史。 跋涉中起舞 在接下來的十幾年里,銀光集團再次經歷了舉步維艱、經濟跌入低谷的時期,也曾面對多重考驗。銀光集團發展的過程是以創新的精神不斷戰勝困難的過程,銀光人在改革與創新的激情碰撞中以鳳凰涅槃的氣魄,鋪就了由生死困境到發展騰飛的跨越之路。 1994年4月12日,年產2.5萬噸的DNT生產線投產成功。此后,銀光集團自行設計、安裝的年產8萬噸DNT生產線于2004年5月成功投產,并從5月12日起為TDI生產線提供合格原材料。通過擴產改造,銀光集團成為國內唯一形成生產規模并向國外出口產品的DNT生產廠家。 在銀光集團DNT生產線如火如荼的建設過程中,TDI生產線也經歷了蛻變。因工藝設計先天不足,原TDI生產線生產能力一直未能達到設計要求。在國防科工委、國家財政部、兵器工業集團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關注下,銀光人以新的創業激情投入到TDI生產線的復產改造工作之中。2001年銀光集團對主裝置進行復產改造,在加強管理的同時不斷加大技術創新力度,逐步消除生產線上原設計的瓶頸及弊端,為生產線的穩產高產掃除了技術障礙。2003年12月7日,TDI生產線產量突破2萬噸,首次實現了達產達綱目標。奮戰在TDI生產線上的干部員工異常興奮,像打勝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一樣。為了這一天,銀光人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 在同年的9月28日,推土機、挖掘機的轟鳴在曠野奏響,年產5萬噸TDI擴建項目拉開帷幕。經過一年半的建設,2005年6月24日,年產5萬噸TDI產品生產線建成并產出合格產品。這標志著經過10余年的生產實踐與科學研究,銀光集團已消化吸收掌握了硝化、光化、氫化等特種化工核心技術,銀光集團TDI產業走上了產業化、規模化的發展道路。 如今,走進企業TDI生產線,設備運行平穩,身著整潔工作服的員工們,正全情投入,有條不紊地工作著……正是他們,見證了企業聚氨酯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嬗變,也見證了銀光集團一如白銀這座城市的象征一樣涅槃而生、展翼高飛的歷程。 發展中起飛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無論是在寒冬中破土,還是在風浪中前行。為了夢想,逆風飛揚,破浪前進…… 2008年5月28日,銀光集團規范公司治理結構暨含能公司成立大會召開。至此銀光集團成為跨區域、跨行業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騰格里沙漠的雄渾遼闊、巴蜀之地的鐘靈毓秀、江漢之濱的人杰地靈、渤海灣畔的包容萬象,都匯聚成銀光集團嶄新的企業內涵。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構建合理的民品產業格局,不斷優化產業鏈,是銀光集團在發展中不斷努力探索、實踐的課題,也是幾代銀光人的夢想與追求。2009年,銀光集團再次實施工藝技術改造,將生產線產能擴大到10萬噸規模。項目的成功投產,加速了我國TDI科技成果轉化為現有生產能力的速度,同時也是我國TDI重大科技領域走自主開發之路,實現產業升級,增強企業活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重大舉措。 銀光集團借助白銀市經濟轉型戰略的實施,發揮多年來在硝化、氫化、光化等方面積累的生產實踐經驗與技術、人才優勢,以TDI為龍頭,大力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和生態環境相融性的系列產品,建成了18萬噸DNT、10萬噸氯堿、12萬噸PVC生產線,與TDI生產線配套,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實現了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被甘肅省列為循環經濟產業鏈的示范單位。 在實現內部循環發展的同時,銀光集團依托周邊豐富的煤、焦碳、電石等資源及化工產業基礎,與當地企業形成了原材料供應關系;主要產品和副產品又分別與20多家企業形成循環配套,在企業外部又形成循環發展,拉動實現產值百億元。外部循環產業鏈的形成也拉動了當地勞動力的需求,帶動配套上下游企業數以萬計就業崗位,為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借勢再發展 時間的腳步永不停歇,奮斗的腳步永不停歇。在改革開放的路上走下去,凝聚磅礴力量、激蕩復興氣象…… 銀光集團構建以含能材料產業為主,光氣化和精細化工產業為翼的“一主兩翼”協調發展產業框架,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循環經濟發展格局。 銀光集團借助國家含能材料能力結構調整的政策機遇,圍繞“打造含能材料國內領軍企業、國際知名企業,建設創新能力強、制造水平高的含能材料研發生產基地”的目標,對現有生產線開展連續化、自動化、智能化改造,推進產能提升、技術升級;建設新型智能化含能材料生產線,進一步提升銀光集團及甘肅軍工企業在國家國防領域的基礎保障能力和戰略地位,適應國防裝備需求。 銀光集團堅定不移地走創新之路,結合市場需求,進一步探索產業融合發展的途徑,利用多種硝化、加氫技術開發苯、甲苯、二甲苯等下游產品,做優光氣化和精細化工產業,以滿足市場對特種材料的需求。銀光集團明確在進一步做強、做優TDI循環經濟產業鏈基礎上,將逐步建設年產5000噸特種聚碳酸酯及2萬噸改性聚碳酸酯、年產2萬噸PDI、年產2000噸M-XDI等填補國內空白的高端化工新材料,實現光氣化產品多元化發展,延伸光氣化產業鏈。 67年的風雨征程,磨礪出銀光人勇于逆風飛揚的錚錚風骨。目前,銀光集團正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突出市場和問題導向,主動對接市場,探尋體制機制創新和結構調整的新路徑,積蓄高質量發展力量,再鑄發展新輝煌。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北化研究院集團銀光公司 |
||
關閉窗口 |
| ||
| ||
| ||
|